摘要:很多中医其实挺懒的,开处方,通常会写一些中药的别名,并不是说人家水平不高,只是,通常,我们都有惰性而已!今天我们聊聊那些中药的别名,未来你看到一些流传下来的处方,或者手抄书时,就很容易和这些中医进行灵魂互动,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了!1、中药别...
很多中医其实挺懒的,开处方,通常会写一些中药的别名,并不是说人家水平不高,只是,通常,我们都有惰性而已!
今天我们聊聊那些中药的别名,未来你看到一些流传下来的处方,或者手抄书时,就很容易和这些中医进行灵魂互动,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了!
1、中药别名,自古有之!
2、懒中医,往往是好中医!
3、来,开眼了!
1、中药别名,自古有之!
中药“别名”,自古有之!
随便翻开一页本草纲目,你都会看到时珍先生的煞费苦心写的中药别名,其实从中药的第一本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是这样子了!
时珍先生管这种现象,叫做“释名”,释名还有一种意思,就是这个中药为什么叫这些名字,但,主题是告诉大家,这些名字都是这个中药的曾用名,或者江湖绰号!
比如,
甘草,释名——国老、蜜甘、蜜草、美草、蕗草、灵通
黄芪,释名——戴糁、戴椹、芰草、百本、王孙,
人参,释名——人蓡、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古人其实文化味儿很浓,每个名字都有故事,别名都不是白叫的,
但我们说的“别名”,和时珍先生的“释名”有区别,主要是很多老中医忙于诊务,尤其是繁体字的年代,笔画比较多的字,简写一下,就会留出时间,多看几个患者,
2、懒中医,往往是好中医!
一上午看几十人的中医,才会忙的写“别名”,一上午看三个患者,有的是时间去写“工笔楷书”,甚至秀一秀繁体字,
所以,常写别名的老中医,为了节省时间,或许会写别名,但,真的不是因为水平差,仅仅偷懒而已!
曾几何时,效哥也那样偷懒,师父写“牛膝”,通常写“牛夕”,印象里,师父只写这一种别名,
但是,师父的字很好看,牛夕写出来很漂亮,效哥就不行,所以时至今日,依然写“牛膝”,这样还会显得好看些
后来,看了很多老中医,把鸡血藤,写成“鸡血屯”,钩藤写成“勾丁”,
于是也会在比较忙的时候,写鸡血屯、勾丁......
再于是,和药房的人打起来了,
药房的人说,你这写的不行,抓错药算谁的?
效哥说,你们抓的那几个老中医也这么写,你们咋给抓呢?
药房的人说,老中医有老对待,年轻的就不行!
爱面子的年代,就那样了,所以至今依然是全名书写,不使用别名!
延伸阅读:
1、中药别名与代号!
3、来,开眼了!
还是那句话,学会了这些,并不是让大家去偷懒,而是遇到了诸如此类的处方,你会第一时间知道老先生们用的到底是什么药!
僵蚕——天虫,去掉最难写的僵,把蚕化为天虫,
黑胡椒——古月、古曰,化胡为古曰,
大黄——川军,
硼砂——月石,
土鳖虫——土元、土虫,
麦冬——寸冬,
金银花——双花、二花,
浙贝母——大贝,
薏苡仁——以米,一米,一仁,
泽泻——文且(福建土话)、泽夕,
补骨脂——故纸,
淫羊藿——洋火、羊火,
大腹皮——大毛,
砒霜——人言,(人言可畏的意思)
鸡血藤——鸡血屯,
钩藤——勾丁,
射干——寸干,
罂粟壳——米壳,
薄荷——卜荷,
石斛——石斗,
葶苈子——丁力,
秦艽——大九,
地骨皮——古皮,
白蒺藜——吉力,
滑石——化石,
柴胡——才胡,
紫菀——子苑,
桑白皮——双皮,
半夏——半下,
枳实——只十,
茺蔚子——充玉,
三仙——山楂、神曲、麦芽,
四仙——三仙加槟榔,
五仙——三仙加槟榔、鸡内金
牵牛子——二丑,
益母草——坤草,
藁本——土芎、西芎,
樟脑——脑子,
黄芪——口芪,
蝉蜕——蝉衣、虫衣、全退,
藿香——火香,
山茱萸——枣皮、山芋,
独活——大活,
肉苁蓉——大云、寸云,
辛夷花——木笔,
玳瑁——文甲,
莪术——文朮,
骨碎补——申姜,
牛膝——牛夕、牛七,
牛蒡子——大力,
蒲公英——公丁,
龙眼肉——元肉,
抛砖引玉,效哥知道的并不多,评论区可以留下你知道的一些别名,让大家一起开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