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1 18:54:39 | 浏览:1319
封面新闻记者 曾亚
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此时寒意已浓。那么,应该怎样安然度过“大雪”时节与即将迎来的冬至呢?封面新闻记者邀请了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学博士马界,一起来看看她的建议。
一、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及处理办法
►关节问题
马界介绍,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冷,寒风凛冽,“寒则收引”,身体肌肉与关节韧带经常会处于紧绷状态,易造成关节疼痛,对于本来就患有各类骨关节炎的人群,在这个时节会出现疼痛加重的情况。针对于以上问题,马界给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1、防寒保暖
关节部位及邻近的肌肉韧带等一定要加强保暖,比如在外出的时候要注意戴上手套、围巾,穿保暖性好的靴子,尤其是对于腿部和腰部,可加戴护膝与腰带。
2、防滑、防损伤
冬季的路面就算不积雪也容易结冰,在这样的路面上步行一定要缓慢,防止跌倒,进而造成关节损伤。特别是老年人及关节炎人群,上下台阶、楼梯时要抓好护栏扶手,必要时要借助拐杖等辅助物,防止跌倒、扭伤、碰撞等意外伤害关节。
3、多吃高热量、含钙量高的食品
多摄入乳制品、豆类制品、牛羊肉制品及部分水产品等食物。它们不仅含钙量高,而且热量也高,如:牛奶、羊奶、乳酪、黄豆、豆腐、黑芝麻、鱼虾、牛肉、羊肉等。这类食品有利于提高关节的灵活度。
4、热敷按摩关节
可以将艾叶、花椒、小茴香等炒热,装成药包,热敷或按摩关节处,既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放松关节肌肉,还可以驱寒除湿通络。
►心脑血管问题
除了关节问题以外,马界表示,气温骤然下降,人体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易感受寒邪。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心血管神经脆弱,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粘滞或血管痉挛,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症。中老年人就是这类病症的高发人群。对于上述疾病,马界表示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头、颈部保暖
由于头、颈部经常裸露在外面,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在外出时应该戴上围脖或者是穿上高领的衣服,戴上帽子,以防止头、颈部受凉。
2、多喝热水
由于天气比较干燥,特别容易使人感觉到口渴,人体内在缺少水分以后,血液的粘稠度就会增加。应当多喝热水,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特别喝些诸如干姜红枣茶、山楂枸杞茶等,以温经通络。
3、定期监测血压
血管在寒冷刺激下处于紧缩状态,血压往往会升高,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就算是服了降压药,血压也会波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适量调整服药量,并监测血压。
►呼吸系统问题
马界提出,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为华盖”,容易受外邪侵袭。“鼻为肺之窍”,外界寒冷空气从肺的门户鼻通过咽部达到支气管、气管,如果老年人及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免疫力比较低,一旦接触到夹杂有病毒、细菌的冷空气,整个呼吸系统就会“崩溃”,出现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气管、支气管及肺叶部炎症,会影响到肺功能,并且直接加重心脏的负担。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外出穿好保暖大衣或羽绒服。
2、在家要经常开窗通风,减少病毒、细菌等的感染,可以每周2次用醋兑水熏一下房间。
3、要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到市场、超市、医院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戴好口罩,减少病毒、细菌的感染风险。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要用流动的水来洗手。
5、加强锻炼,尤其多练习深呼吸运动,提高抵抗力。
6、人在淋雨、受凉、熬夜或者是过度疲劳的情况下,抵抗力是下降的,很容易感冒,因此要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如果有流涕、咽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二、几款“温暖”的养生方法
1、浴足——“泡脚胜吃补药”
脚是人体经脉汇集处之一,“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经络穴位有60多个,所以脚对于全身的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用中药泡脚,不但可以促进腿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而且对消除全身疲劳和改善睡眠大有好处。
感冒时可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g、生姜50g、艾叶50g。泡脚时,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至50℃左右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凉时可续加热水2~3次,浸泡时间为15~30分钟,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温时及时擦干脚部即可,建议在睡前1小时泡脚,水面最好至脚踝上3cm。
2、三九贴——冬病冬治
三九贴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属于“冬病冬治”的范畴。中医讲天人相应,在三九天时大自然温度低,比较寒冷,而人体阳气也处于收敛状态,属于阳气最虚弱时,气血运行较缓慢,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寒邪侵袭,从而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而三九贴通过在选好的腧穴上激发经气,可以起到较好的温中、散寒、祛邪效果。
3、食补——温热补益 养阳滋阴
在寒冷的天气中选择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调节自己日常的饮食,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中老年人,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和暖身御寒的目的。可选择羊肉、牛肉、鸡肉、虾仁、桂圆、红枣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养阳时滋阴以达阴阳平衡,防止上火,宜配食鳌、龟、鸭、鹅、藕、黑木耳等护阴之品。另外,每天还应补充水果,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对抵御冬季干燥有好处。
【特推荐两款温阳营养食谱】
①老姜枸杞炖羊肉
原料:羊肉500g,老姜30g,枸杞子30g,盐2小匙,醋、料酒各1/2碗,植物油2大匙或按此比例搭配。
制作方法:羊肉洗净切块,倒入沸水中加醋,焯煮10分钟后捞起;老姜不去皮洗净后,拍裂。炒锅加热放入植物油,爆香姜段,下羊肉块炒,续入8碗水和料酒,加枸杞子煮沸,改小火慢炖约1小时。待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补肾气
②党参红枣炖排骨
原料:党参30克,红枣8颗,排骨500克,姜、葱、盐、味精、胡椒粉、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党参洗净,切3厘米长的节;红枣洗净,去核;排骨洗净,切成小块;将姜、葱洗净,姜拍松,葱切段。将排骨块、党参段、红枣、姜、葱段、料酒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炖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
4、艾灸——温经通络妙处多
冬季气候寒凉,寒湿之邪盛行。寒湿邪气侵袭人体会诱发疾病或加重疾病症状,而艾灸通过给人体腧穴以温热性刺激,有助于预防感冒、缓解痛经、治疗寒湿泄泻等等好处。
一般家庭保健以温灸器(灸盒、灸筒)灸或艾条灸较为方便。使用灸盒时,调节好绑带位置,固定于施灸处。艾条灸是传统的艾灸方法,操作时要避免艾灰或火星溅落到皮肤上,同时也要注意开窗通风。马界强调,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隔物灸,操作方法较复杂,建议由专业人士操作,同时在施灸的过程中,顺序和时间也很有讲究。
5、改良火龙灸——温通调补还无烟
改良火龙灸是通过总督一身阳气的背部督脉、膀胱经敷上特制药酒后运用火热加温结合手法导引的方式,使温热效应激发阳气,透达全身脏腑、经络、四肢,起到温、通、调、补之功。
①温:以火攻邪,祛寒散滞
②通:通经活络
③调:调节平衡脏腑气机
④补:扶正袪邪,固肾壮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一、中医养生要求及时睡觉我们都知道,只有在睡眠中我们才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新陈代谢才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排毒,所以说,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天睡觉的时间应当是晚上九点,最好不要超过晚上十一点,第二天早上一定要在八点之前醒来,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中医认为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因此,每天十二个时辰养生要遵循规律,而丑时和寅时是养好肝和肺的至关重要时辰,一定要睡好觉。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张简单实用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养生二字听着简单,但后面的复杂理论和知识却把他们吓跑了。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来接近养生。有一些中医养生的小诀窍对于很多人就十分的受用。等着这些小门道,日常抽出一点时间加以运用,相信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健康
封面新闻记者 曾亚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此时寒意已浓。那么,应该怎样安然度过“大雪”时节与即将迎来的冬至呢?封面新闻记者邀请了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学博士马界,一起来看看她的建议。一、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及处理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注意身体健康,想要进行养生,那么在选择养生方法的时候,不妨试试中医养生法。中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医学,除了对各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以外,还能够起到良好的养生作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够帮助身体进行调整。中医都有哪些讲究?1、调整气
毫无疑问,过去的2017年是我国中药事业发展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全面而系统地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在这一年里,中医打破以往长白胡子的刻板印象,以活泼的网络形式被越来越多的
人民健康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一切为了人民幸福关注如今,老百姓越来越关注养生,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挑选各种养生粉上。市面上,将薏仁、赤小豆、葛根、山药、枸杞、芡实、大枣、黑芝麻等药食同源的食物低温烘焙或炒香后打成粉的“养生粉”备受青睐,用温开水冲成糊
只要一提到养生人们就会想到吃中药,人们对于中医养生存在误解,中医养生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能够未病先防,同时也能够防止病情发生恶变,不妨来了解一下。中医养生的好处都有哪些呢?1、能够做到未病先防中医认为养生就应该做到饮食有节,有规律的起居,不
中医养生专家孔令谦是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养生秘诀深刻而直白。本文刊于《中国妇女》5月(上)当中医养生成为热门话题,孔令谦却有着深深的忧虑,深陷铺天盖地的中医养生信息,普通百姓该
养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西方医学的影响,国人开始忽视养生的实践,甚至摒弃养生的理念,认为这是陈腔滥调,迂腐不堪。殊不知,他们从未真正正确的了解过养生的真正含义。中医养生是什么原理?养生,通俗的来说
每天为您送上市中医院重点专科、专家介绍、原创科普、杏林微视频、杏林微普法等优质内容。关注微信,了解医院的最新资讯,好文章要与大家分享哦!经穴养生中医经穴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
每天为您送上市中医院重点专科、专家介绍、原创科普、杏林微视频、杏林微普法等优质内容。关注微信,了解医院的最新资讯,好文章要与大家分享哦!经穴养生中医经穴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
每天为您送上市中医院重点专科、专家介绍、原创科普、杏林微视频、杏林微普法等优质内容。关注微信,了解医院的最新资讯,好文章要与大家分享哦!经穴养生中医经穴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虽然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适当的休息也可以让身体长寿。中医怎么健康养生?有哪些长寿妙招?1、休息20分钟,让心脏动起来稍微休息几分钟可以减压,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心脏的健康。经过研
形神共养,指形体与精神的协调统一,身心和谐的养生原则,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学认为,人的形体与精神活动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形者神之